欢迎浏览环疆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
阿里深夜大涨13%!3个月净赚423亿,云和AI杀疯了,700天重造自己
来源:智东西   时间:2025年08月30日 16:54:49  浏览:27次

四年前,阿里巴巴的名字几乎成为“落魄巨头”的代名词:反垄断重罚、蚂蚁上市搁浅、频繁的组织调整,让这家互联网巨头股价从超300美元一路跌到60美元,被外界视为“失速的大船”。

对比之下,腾讯稳坐社交和游戏护城河,字节靠抖音和豆包破圈爆发,百度因文心一言率先“蹭上”AI热点,阿里则被批评“掉队”,深陷与拼多多的低价竞争,缺乏新的增长故事。

然而,700天过去,局面已彻底改写。蔡崇信与吴泳铭接手后,阿里以“重新创业”的姿态押注AI。

▲蔡崇信(左)与吴泳铭(右)

它不是靠单一的爆款应用,而是以模型、云、应用三条战线全面突围:通义千问在开源模型中登顶,视频生成模型万相2.2跻身全球第一梯队,AI编程模型Qwen3-Coder以低价打爆市场,最近3个月超20款亮眼新模型“井喷”,拿下众多SOTA(最佳表现);淘宝、钉钉、夸克、高德、闲鱼、优酷等业务全面AI化,隔几天就“颠覆一个行业”,逐步把AI变成阿里业务的新底色。

阿里在被唱衰的低谷里,重构了属于自己的新叙事。

8月29日晚间,阿里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对应自然年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阿里实现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423.8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三年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如下图所示,在过去八个季度里,阿里云收入增速已去寒回暖,走出一个“U型”大逆转。其本季度营收增速水平重回巨头行列,接近谷歌云,超过AWS和微软智能云。

▲阿里云在吴泳铭接手后近两年里营收增长率一路上扬(智东西制图)

今天的阿里,股价已在AI热潮中反弹。市场重新审视这家公司:它不再是电商巨头,而是一家正用AI重塑商业版图的科技公司。

截至8月29日美股收盘,阿里股价上涨近13%,报135美元(约合人民币963元)/股;市值达3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949亿元),再破3000亿美元大关。

▲阿里昨日美股股价走势(图源:百度股市通)

在腾讯还在默默推进“应用落地”、百度仍为文心一言的产品化苦苦探索时,阿里凭借更坚决的投入和更庞大的战略执行力,率先完成了从理念到商业化的全方位跃迁,借AI铺就了一条重造自我之路。

一、千问大模型登顶,业务全面AI化,AI收入八连跳

重造自我,阿里AI转型的第一张王牌,是模型层的突破。

2023年8月,阿里首次开源通义千问(Qwen),到2025年已迭代至第三代Qwen3,累计推出200余款模型,覆盖从0.5B到百亿级参数,横跨语言、多模态、数学、代码等领域:

– Qwen3发布仅一个月下载量突破1250万,多个版本在权威榜单上超越Meta Llama 4和DeepSeek R1。Qwen3不断衍生出至少20款新模型,这一数字超过月之暗面、智谱、字节跳动、腾讯、百度、阶跃星辰等其他企业或研究机构在期间的开源模型总和。

– Qwen3-Coder引爆开发者社区,性能可比肩GPT-4.1,却以Claude 4三分之一的价格横扫市场。Qwen Code每天可享2000次免费调用,免费政策拉爆使用门槛。

– 万相Wan2.1视频生成模型在VBench测试夺冠,首创视频生成与编辑统一解决方案。而后推出的Wan2.2可节省约50%的计算资源消耗,在复杂运动生成、人物交互、美学表达等维度上取得了显著提升。

-通义千问系列中的首个图像生成基础模型Qwen-Image,共获得通用图像生成测试GenEval等12项SOTA(最佳表现),能准确生成不同语种的文字,编辑版本Qwen-Image-Edit更是让人直呼“干掉PS”。

– QwQ-32B推理模型和Qwen3-235B-A22B混合专家模型,让阿里在AI推理这一新战场与OpenAI、DeepSeek正面竞争。

……

这些动作不仅让阿里在学术和开发者社区声名鹊起,还直接推动其被《时代》评为“开源AI领导者”。截至2025年4月底,基于Qwen的衍生模型已超过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如果说模型是阿里的底座,那么应用就是让AI真正跑起来的战场。

淘天、钉钉、夸克等阿里的核心拳头业务,正在塑造全面AI化的“新阿里”。

在核心业务淘天电商线,AI早已不只是“推荐商品”。淘天集团算法技术负责人、阿里妈妈CTO郑波带领的技术团队提出了完整的AIGX体系,涵盖索引、推荐、出价、拍卖、创意和数据的全面AI化。春节高管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 CEO蒋凡直言:“AI现阶段的目标,是先帮商家降本。”从智能客服到个性化视频种草,再到跨境电商的自动翻译与合规检测,AI正一点点改造电商的基本面。

在C端业务方面,阿里副总裁吴嘉带队的夸克,是阿里冲击C端AI的“快艇”。全面升级后的“AI超级框”,集合了对话、搜索、写作、健康、教育等功能,并相继推出了AI相机、深度研究等应用。其目标是成为首个DAU过亿的AI应用,直接对标百度搜索。吴嘉直言:“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聪明助手,而是全民第一的AI入口。”

在B端业务方面,曾一度沉寂的钉钉,如今借AI重新崛起。阿里重组后,钉钉核心骨干回归,结合通义模型推出智能会议、自动纪要、AI助理,直面飞书和企业微信。钉钉的复兴,被视为阿里B端业务AI化的关键节点。其于8月25刚刚甩出的钉钉AI“全家桶”,软硬件“组合拳”一起上向腾讯、字节发起了猛攻。

在出行与本地生活方面,全民级应用高德地图也已全面AI化。高德地图于今年8月推出全球首个AI Native地图应用,“小高老师”能对话式推荐路线、预测路况、甚至协助驾驶。AI不再是附加功能,而成为应用的核心体验。

除此之外,1688、优酷、闲鱼等都在其应用场景中加速AI化,覆盖电商、二手交易、内容推荐等多个场景。

从电商到地图,从办公到搜索,阿里在C端、B端和本地生活多线出击,几乎形成了“全域AI化”的版图。

资本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AI能否转化为真金白银?阿里的答案是肯定的。

2024年12月季报显示,阿里云收入重回13%高增速。到2025年6月季报时,这一趋势继续,阿里云单季收入增长26%,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广泛渗透到互联网、零售、制造和传媒等多个行业。

▲阿里云在吴泳铭接手后近两年里营收及增长率一路上扬(智东西制表)

阿里云也是全球少有、国内唯一(公开盈利情况)已持续盈利且不断增长的云厂商,2025年6月财季经调整EBITA逼近30亿元,同比增长26%

▲阿里云在吴泳铭接手后近两年里的利润及增长率也稳定在高水平(智东西制表)

尽管阿里云收入占阿里整体收入的比例仍然有限,但阿里云及AI的技术产品正全面接入阿里各条业务线,试图成为整个阿里集团的业绩增长一大新引擎。阿里本季度实现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不考虑高鑫零售和银泰的已处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将为10%)。

净利润为人民币423.82亿元,同比增长76%;经调整EBIT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为388.44 亿元,同比下降 14%,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对 “淘宝闪购” 业务的投入,以及在用户体验、用户获取和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不过,阿里中国电商集团实现的两位数收入增长,以及多项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投入带来的影响。

收入增长之外,AI还让阿里的资本开支迅速放大:本季度阿里对AI+云的资本性投入达3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

这正是吴泳铭口中“未来三年的3800亿元人民币AI投资”的缩影。

二、吴泳铭的豪赌:3800亿押注、KPI重构与人才攻坚

阿里AI化的背后,是战略的彻底倾斜。

吴泳铭2023年上任不久,就提出“用户为先,AI驱动”。此后的一系列动作清晰表明:阿里几乎把全部筹码押在这两件事上。

▲吴泳铭

2025年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超过过去十年总和。蔡崇信则在2月的《南华早报》撰文指出,AI竞赛的重点应从“极致智能”转向“实用应用”,强调开源与小参数模型的普惠价值。

未来三年阿里AI在以下三大领域加大投资力度: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大幅提升AI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并推动AI原生应用的发展;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运用AI深度改造升级各业务。

在组织层面,为了让通义千问团队更加专注于模型研发,阿里将通义App剥离阿里云,进入智能信息事业群,确保模型研发与应用推广两条腿走路。

为了加速AI创新,阿里还简化汇报流程并强调快速决策。据晚点报道,阿里业务高管带领团队开会时有疑问,现场当即打电话联系吴泳铭,得到答复后立刻做出了决策。

此外,阿里KPI全面转向AI,从电商降本到应用创新,几乎所有业务考核都指向AI化。人才方面,阿里引入了顶尖科学家许主洪等人加盟,通义实验室也实现普涨职级,全面加薪。

马云多次内部现身强调AI的重要性:“AI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

2025年2月,当DeepSeek凭借推理模型震动全球时,阿里巴巴内部正经历着一场压力测试。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就连退隐的马云也开始频繁过问通义千问大模型的进展。马云的关注提醒Qwen3团队成员,Qwen3不仅是阿里云的当务之急,也是整个阿里巴巴的当务之急。

▲马云

压力往往是最好的催化剂,AI叙事让阿里股价应声而涨。过去一年,阿里股价已上涨近67%,远高于一年前的83美元(约人民币合594元)/股,期间最高涨幅达83%。反垄断罚款、被拼多多赶超担忧等阴霾逐渐散去,AI巨头阿里逐渐被认可。

三、深水区的挑战:人才暗战与竞争焦虑

AI的核心是人才,阿里AI转型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人才争夺。

随着字节、腾讯等巨头全面入局AI,阿里通义实验室遭遇挖角风波。为了稳住队伍,阿里不仅给研究员加薪晋升,还强调“长期投入”的战略信号。但在行业普遍缺人、全球顶尖人才稀缺的背景下,这场暗战远未结束。高薪并非唯一手段,如何保持团队初心与技术凝聚力成为关键。

DeepSeek、微软与OpenAI等对手的压迫,依然是阿里通义千问面临的挑战。

2025年初,DeepSeek凭借R1推理模型震惊业界,一度让Qwen2.5的声量黯淡。阿里旗下的飞猪甚至短暂使用R1作为AI旅行助手。虽然Qwen3发布后重新追赶,但阿里深知,竞争对手的速度可能随时改变格局。模型竞争“各领风骚30天”,阿里需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与发布节奏感。

应用落地与商业闭环的平衡,是阿里业务部门在AI化时的另一大挑战。

淘天集团蒋凡提出“AI先帮助商家确定性降本”,反映出AI在核心电商场景仍处于工具赋能阶段,而非彻底重构业务。如何实现从“降本”到“增值”的跨越,是阿里能否真正成为AI公司的关键。

结语:技术—商业—生态的飞轮已起,但护城河在人才

经过700天的全面AI化,阿里已初步构建起“技术-商业-生态”的三角飞轮:通义千问代表了全球开源模型技术高度,淘天、钉钉、夸克等业务成为商业落地抓手,开源生态则形成广泛开发者护城河。3800亿的投入、坚决的组织调整与战略定力,使其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中AI布局最全、最先赚到钱的玩家。

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蔡崇信与吴泳铭掌舵700天以来,阿里全面AI化战略的一次集中爆发:从模型开源、业务重构到生态布局,一场由AI驱动的深刻变革正在这家巨头的血脉中奔涌。然而,模型和资本都可以被复制,人才与长期创新文化才是阿里真正的护城河。AI不是短期竞争,而是长期创新。

对于阿里而言,700天只是起点。未来,它要在技术的前沿、商业的落地和生态的开放之间,持续保持动态平衡;让AI不再只是“后验股价的指标”,而是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能否守住人才高地,将决定这家中国最典型的互联网巨头,能否真正完成向AI公司的转身。

免责声明:环疆资讯网根据部分地区、市、县、镇以及娱乐、体育等官方媒体机构发表的资讯进行整合发布。除来源为“商讯”、“网友投稿”、“互联网”为商业资讯或个人投稿,不能代表环疆资讯网观点。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grates and releases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official media organizations such as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in some regions, cities, counties, towns, etc. Except that the source is "Business News", "Netizens' contribution", and "Internet" is business information or personal contribution, it can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责任编辑:李水青
相关资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92442475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