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环疆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
去年三块今年三毛,山楂价格跌十倍,农户:采得越多赔得越多
来源:齐鲁晚报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14:53:30  浏览:118次

连绵的秋雨过后,南流泉村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日。但本该丰收的山楂,此刻却有不少落在地里无人采收,农户们的心情始终无法转晴。

作为甜红子山楂的原产地之一,这个位于山东新泰市刘杜镇的小村庄,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销售困境。

“往年能卖3块钱一斤的山楂,今年收购价只有三四毛。”村民李虹站在自家果园里,随手捡起一个落果,眉头紧锁。她家种植的山楂几乎是全部收入来源,往年能有五六万元进账,而今年至今只收入了七千元。

据南流泉村山楂协会成员尹承龙介绍,今年协会收购的高端山楂批发价格为每斤2.7元至3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的价格约为3.5元。相比之下,普通品质或受损山楂的收购价更低,最低可达每斤0.3元至0.5元,部分树梢果甚至低至0.25元。

价格暴跌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受山东近期连续降雨影响,山楂收获时间普遍推迟,果子受潮变软,品质下降导致价格下滑。

与此同时,附近乡镇种植山楂的农户越来越多,总体供货量持续增大。并且推迟上市还导致市场供货量短时间内激增,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

受限于销售手段的单一性,像李虹一样的大量南流泉村村民只能将山楂出售给收货商。看到很多村庄通过电商平台将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李虹发自内心的羡慕。“我们也想在网上卖出去,但年纪大了,不会弄这些了。”

更让人忧心的是采收成本与售价的倒挂。李虹给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收购价三四毛一斤,而雇人采收的工钱是100-120元一天,“如果果子不好,采得越多,赔得越多”。这样的账算下来,一些村民选择放弃采收,任由山楂烂在地里。

在村子另一头,赵磊经营的冷库已经基本存满。“一箱40斤的山楂存放费用是100元,可以存到明年收获季前。”他的冷库里已经存放了四五十万斤山楂,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户们的无奈选择,既然现在卖不上价,不如先存起来等待市场转机。

“明年还得接着种。”虽然收成寥寥,但李虹却别无选择。“我们这里都是山地,不适合种别的作物。山楂虽然今年卖得不好,但却是我们家生活的保障。”李虹说。

尹承龙指出,未来若不从根本上改善种植品质与产业环境,南流泉村的山楂产业仍将面临市场竞争力下降、采购商流失的风险。“关键在于提升农户的种植意识与管理水平,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强与高端市场的对接。”尹承龙说,只有通过系统性的产业升级与合作机制建设,才能逐步恢复市场信心与价格水平。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虹、赵磊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环疆快报根据部分地区、市、县、镇以及娱乐、体育等官方媒体机构发表的资讯进行整合发布。除来源为“商讯”、“网友投稿”、“互联网”为商业资讯或个人投稿,不能代表环疆资讯网观点。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grates and releases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official media organizations such as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in some regions, cities, counties, towns, etc. Except that the source is "Business News", "Netizens' contribution", and "Internet" is business information or personal contribution, it can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责任编辑:李飞
相关资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92442475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