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环疆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
北大交大等多所高校开新生家长会,这是培养巨婴?
来源:狐度   时间:2025年08月30日 15:54:43  浏览:24次

近日,北大、中大、浙大、上海交大某学院陆续召开了新生家长会,引发热议。网友感叹,读大学还开家长会,真是活久见。

对此,上海交大的老师回复称,新生家长会由各学院自主组织,旨在向家长介绍培养方案,加强家校沟通,属于“家校共建”模式。“学生虽已成年,但尚未步入社会,成长仍需家庭和学校共同助力。通过家长会,学校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和遇到的问题,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离校期间的相关情况。”

这话乍听之下有点道理,但细品起来,又觉得不太对劲。

资料图,图文无关

之前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大学出现了高中化迹象。有高校老师反映,从前是跟学生打交道,现在是跟家长打交道。家长询问的内容巨细无遗,包括宿舍床铺尺寸、学分政策、如何找实习岗位等,甚至代学生请假。现在大学的管理,也跟高中一样,讲究家校协同,要拉一个家长群,甚至家长会要求老师拍小孩上课的照片。

当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这么纵容家长,可能有的学校开家长会,只为了介绍培养方案。但大学开完家长会之后,家长认识了辅导员,在后续联系上总得有个渠道吧。一旦加了辅导员微信,或者建了家长群,家长替孩子问这问那,打点一切,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三联生活周刊曾报道了一名高校辅导员同家长打交道的经历。该辅导员感叹,高校和家长都没有把大学生当做成年人,而是把他们当作小学、初中生去对待,像保姆似的24小时关注他们的人身安全、学习。

如果是这样,大学和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种看似爱护的举动,会对学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培养巨婴人格。

大学新生普遍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再像幼儿园、小学、初高中那样称呼“家长”,都已经不合适,恰当的称呼是“双亲”。因此,再以被动或主动的方式,接受家长对大学生的远程“监视”,就很离谱。哪怕有些大学生仍喜欢让父母参与自个的大学生涯,可大学不该惯着这种迟迟不断奶的选择。

让家长了解大学的培养方案,不一定要通过家长会。大学生了解后再去跟父母商量即可,让家校对接,就很别扭。大学到底是培养什么的地方?这个没有统一答案,但大学肯定不是培养“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的地方。

种种迹象显示,过去那种借助大学来锻炼新一代自主、自立的风气,似乎已经出现了180°大转弯,原因到底出在哪呢?

资料图,图文无关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大学从家校联合培养大学生中能获得好处。那到底是什么收益,能让大学认为它比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更重要?思来想去,答案很可能是安全——开家长会,进而组建家长群,可以让学校减轻自身的安全责任。

比如,某个大学新生要是出现了精神问题,或遇到什么挫折想不通,大学可以第一时间联合家长介入,而不是等到出事后再通知家长。

对家长来说,好处显然更多。生活层面,可以通过让辅导员发上课照片这种幼儿园化的做法,远程了解孩子的情况,第一时间帮孩子排忧解难;亲情层面,好像可以创造一种“即使儿女上了大学仍像在家一样”的现实感。虽然明知会苦了辅导员,但以很多父母对孩子无条件付出的意愿,这些打扰辅导员的私下问询不会少。为了孩子,很多家长豁得出去老脸。

如果大学继续创造家长们“侵入”儿女大学生活的便利途径,又不划定家长干预的边界,那么,不管是家长会,还是家长群,最后恐怕都成了大学的安全阀,成了家长的遥控器。说得夸张点,大学和辅导员恐怕成了培养巨婴一代的“培养皿”和“营养液”。

大学生不像大学生,大学不像大学,而家长永远是家长。很多孩子到了远方城市读书,在精神人格上依然走不出父母的影响——这不是说上了大学就该跟父母断绝关系,而是一个本可以成为独立之人、自由之人的大学起点,如果仍被习惯控制的家长们环绕和围困,实在是一种不幸。

本来最有责任抵御那种“巨婴情结”家长的是大学,可在实操中,一些高校也不见有长远的考虑,仅仅出于某些没来由的恐惧和绝对安全的需要,放任大学高中化的趋势做大做强。以前都说大学不能只有大楼还得有大师,而在现在的语境下,能不能把学生当大人看、当成年人看,也是考量一所大学是不是真大学的标准。

免责声明:环疆资讯网根据部分地区、市、县、镇以及娱乐、体育等官方媒体机构发表的资讯进行整合发布。除来源为“商讯”、“网友投稿”、“互联网”为商业资讯或个人投稿,不能代表环疆资讯网观点。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grates and releases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official media organizations such as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in some regions, cities, counties, towns, etc. Except that the source is "Business News", "Netizens' contribution", and "Internet" is business information or personal contribution, it can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责任编辑:张彦宗
相关资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92442475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